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5:19:25   浏览:84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7]第17号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已于2007年7月29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7月29日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
(2007年7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族自治地方是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自治权,自主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在本地方的执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推动本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五条 市级国家机关应当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职责,充分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市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长期规划以及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重要政策和措施时,应当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并征求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意见。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和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经费和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各种资金。
第二章 经济与财政


第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结合本地方的实际,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优惠措施,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加快地方经济建设。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交通、水利、能源、通讯、邮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和深加工项目。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市级项目),免除民族自治地方配套建设资金。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九条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及其他规划,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农业发展,在安排支农资金、农业基本建设和扶贫开发等项目时,应当向民族自治地方倾斜。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协调市内外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二条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时,应当优先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优势产业项目;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应当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为民族自治地方争取政策性贷款,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鼓励金融机构向民族自治地方投放贷款。
政府投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应当优先提供担保,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改善融资环境。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第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因执行国家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造成的财政减收,市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应当给予照顾。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正常运转、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


第十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使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土地开发整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项目交纳的耕地开垦费,用于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耕地开垦。
从民族自治地方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市级留存部分,全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安排给民族自治地方。
第十九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工作。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从市级矿产资源使用补偿费、采矿权价款中按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自治地方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建设项目、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资源培育以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二条 市旅游、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区(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以生态体验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
第四章 社会事业


第二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符合国家和本市社会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自主安排本地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四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的投入,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
民族自治地方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费、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承担的经费,由市级财政按照市政府的规定承担。
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低保人员子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福利机构抚养的适龄孤儿、退役士兵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按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由政府资助学费,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六条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办好寄宿制中小学。民族自治地方以外有条件的中学应当开设民族班,或者采取其他适宜的形式,招收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学生。
市属高等院校、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
第二十七条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本市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对口支援民族自治地方的学校。
第二十八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建设民族艺术之乡以及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设施,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养,优先安排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口支援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工作。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帮助民族自治地方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地方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安排有关专项经费时,应当对民族自治地方重点支持。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优惠政策,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并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给予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十一条 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体育事业,扶持和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体育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第三十二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十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市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和就业信息网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制定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灾害的预防和紧急救助措施,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
第五章 干部与人才


第三十五条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三十六条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合理配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应当依法配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可以划出专门的名额和岗位,定向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十七条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选派民族自治地方的干部到市级机关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提高民族自治地方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民族自治地方挂职。
第三十八条 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人员给予适当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应当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第三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组织、选派和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创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应当为到当地工作的人才提供优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对其家属和子女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部门责令改正。
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办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贪污、挪用、克扣、截留、私分上级财政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经费的,责令限期归还,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黔江区比照民族自治地方适用本办法有关优惠政策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关于印发《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计委、建委、建设厅,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哈尔滨、广州、西安市计委、建委:
现将《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印发试行。在试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附件: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暂行规定,做好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的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国家承担经济责任。
第二条 开发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经营城市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业务。城市用于建设的土地,由地方政府统一审批、统一征用和统一管理,由开发公司进行土地开发和建设。开发公司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委托或投标中标,承担开发任务。开发公司要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开发区的
具体规划,搞好市政、公用、动力、通讯等基础工程和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然后将经过开发的地皮(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兴建工程项目,也可以直接组织兴建住宅和其它经营性房屋(如贸易中心、综合服务楼、办公楼、仓库、旅馆和公用性质的厂房等)进行出售。


第三条 开发公司可以承担本城市的开发任务,也可以承担其他城市的开发任务,还可以选择有构买能力的农村、集镇,开发建设商品住宅售给农民。任何单位不得限制外地开发公司到本地区承担任务。
第四条 大中城市、新开发的城市和有条件的工矿区,都要积极组建开发公司,经当地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营业执照。现已建立的开发公司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的开发公司,要尽快办成经济实体,并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第五条 为了鼓励竞争,防止垄断,提高经济效益,中等以上城市应组织两个以上的开发公司。使用单位有权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开发公司为其服务。
第六条 开发公司的机构要精干,人员要少而精,主要是配备有经验的能组织城市综合开发的人员,一般不辖有施工队伍。
开发公司要加强经营管理,注重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为国家积累资金。

第二章 经营方式
第七条 开发公司接受建设项目任务,可由有关主管部门或使用单位委托,或经过投标中标进行承包。也可以由开发公司在规划指定的地区内,自行开发和建设,出售开发设施或商品房屋。开发公司采取招标的办法,将设计、施工任务包给经过资格审查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
第八条 开发公司向使用单位收取土地综合开发费。要根据不同的开发地区和不同的开发深度,制定不同的土地综合开发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未经开发的土地,不得收取开发费用。
第九条 开发公司组织建设的商品房屋的出售价格,应按质论价,分别不同标准,由本地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资金
第十条 开发公司所需周转资金可以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并在建设银行开立帐户。同时,可以开辟多种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第十一条 开发公司承包的建设项目,其工程价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结算;出售开发设施或者商品房屋,可以与使用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收取部分预付款。

第四章 材料、设备
第十二条 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要拨给一定数量的周转材料给开发公司。商品房屋出售时,由有关主管物资计划的部门将使用单位购买商品房屋的基建投资相应的物资指标划转给开发公司。
第十三条 开发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属于计划内的项目,应列入国家和地方的物资计划,由开发公司统一组织订货和供应,或委托各级物资承包公司承包。对于重点的开发地区,所在的地方政府要专门预拨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以便先期建设。
第十四条 除物资部门拨给的建筑材料外,开发公司要积极开辟材源,从多方面筹集建筑材料,如通过同生产企业搞补偿贸易,建立相对固定的建材供应基地,以及组织进口等办法加以解决。用议价材料建设的房屋,经有关部门核定,可按高进高出的原则调整售价。

第五章 企业自主权
第十五条 开发公司在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上级主管部门不得干预。
第十六条 开发公司的经理由主管部门任命。经理有权挑选副手,并报主管部门任命;有权决定中层干部的任免、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定员;有权决定经营决策、改革劳动组织和工资奖励分配制度。
第十七条 开发公司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有权选购设备和材料,主管部门不得硬性指定。
第十八条 开发公司承包建设项目节余的投资作为企业收入。建设项目提前竣工投产的收益,按合同规定给开发公司分成。开发公司的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行支配。
第十九条 开发公司承包工程的节余资金,用于建造职工住宅和集体福利设施,已包括在建设项目总投资内,不计入自筹投资指标。新组建的开发公司的收入,三年内免缴所得税。

第六章 组织与领导
第二十条 各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公司的领导和支持,既要积极帮助开发公司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又要保证开发公司的独立经营地位,使公司能够自主地进行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对各个开发公司要一视同仁,在计划安排、资金供给、材料设备调拨,以及财务管理、价格政策等方面,要同等对待。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条 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1984年10月26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2010年度水利工作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2010年度水利工作意见》的通知

扬府办发〔2010〕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扬州市2010年度水利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二月四日


扬州市2010年度水利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全市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民生水利建设,继续打造安全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文化水利和法治水利,促进人水和谐,全面完成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土方2700万方,其中疏浚河道1200公里,土方2500万方,加固堤防100公里,土方200万方,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2000座,兴建防渗渠道2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建设高效农田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平方公里。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24座,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4.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指导宝应、高邮、仪征三县(市)60万人实现联网供水。全年开采地下水控制在6000万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不超过250立方米,沿运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36立方米/万元,城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220升/人日。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扎实做好各项防汛防旱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把防汛责任落实到每一段堤防、每一座水闸、每一处险工患段。及早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对影响安全度汛的工程隐患和薄弱环节,逐一落实处理措施,及早消除度汛隐患。修订完善各类防御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和防台风预案,细化应急响应制度,加快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加大社会动员与组织力度,全面提升对洪涝、干旱、台风、水污染等突发性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二)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南水北调金宝航道治理和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长江镇扬河段三期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项目催批工作,力争尽早批复实施;如期完成长江镇扬河段六圩弯道6号~7号丁坝岸段应急护岸工程;抓紧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加快乌塔沟分洪道工程建设,完成沿江高等级公路桥,开工建设乌塔沟东闸、河道二标段项目;组织实施南水北调高水河整治;实施高邮北澄子河、宝应宝射河、江都老通扬运河等工程项目,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水库除险加固24座,全面完成我市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幸福河等城市防洪工程。
(三)扎实开展农村水利建设。一是推进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仪征市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宝应新增联网供水28万人以上,高邮新增联网供水14万人以上。仪征市完成4.2万人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49.6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二是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疏浚县乡骨干河道1500万方、村庄河塘1000万方,基本完成 “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意见》,切实抓好河道长效管护工作;三是完成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推进高邮灌区、宝应灌区、江都沿运灌区、江都市季刘河小流域治理和吴桥节水示范项目建设,确保3月底前完成;四是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项目区建设。重点县宝应和项目区高邮、江都、仪征、邗江等地,要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五是组织实施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六是推进水源工程和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浚深当家大塘310面,增加蓄水量300万方,改善丘陵山区农田灌溉条件。更新改造小型泵站500座,恢复和提高小型泵站灌排能力。
(四)进一步强化水利管理。逐步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法制完备的现代水利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试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二是水资源管理。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三条”红线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工作,深入推进八大高耗水行业节水行动,确保完成年度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的目标。三是水工程管理。严格河湖的水域管理,严格河湖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态。四是水行政管理。加强水利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严格水行政审批,加强审批项目建设监管。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百湖执法大检查”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非法取水及擅自开发利用河道、湖泊、湖荡管理范围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活动,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五是水价管理。认真学习宣传《江苏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深化水价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协调解决水利建设、管理及改革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精心抓好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在规划审批、计划安排、资金落实上做好相关工作,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水利事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切实增加水利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使用要求,确保当年本级财政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要继续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认真落实城市建设维护税15%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土地出让金纯收益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的政策,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和动员受益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3、科学制订规划。要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规划,理清发展目标,健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要精心组织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为扬州水利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保障。修编完成扬州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要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做好以县为单位的农田水利综合规划、《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和《县(市)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工作。各地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利项目编制工作,储备一批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以便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4、强化目标考核。2010年我市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大,时间紧,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市政府确立的水利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明晰责任主体,落实考核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对农村河道疏浚和区域供水工作强化考核,定期通报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使用等情况。对于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将提出整改意见,仍不能完成的,相应扣减市级补助经费。













主题词:水利 工作 意见 通知
抄送:江苏省水利厅,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政协办公室。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2月4日印发